概要: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于4月11日圓滿落下帷幕,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頂級政商盛會,博鰲論壇匯聚多國智囊團及政經高層,在凝聚亞洲共識、促進各方合作、推進經濟全球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建言獻策,對亞洲及全球政治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本屆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為“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圍繞這一總議題,年會共設置了“全球化與一帶一路”、“開放的亞洲”、“創新”和“改革再出發”4個板塊,共展開60多場正式討論,吸引了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圖一),以及100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代表參會。
圖一: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各國領導人合影
習近平主席(圖二)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明確指出,基于對世界發展大勢的判斷以及對經濟全球化不可逆的信心,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全球化和擴大開放的浪潮中,國有企業如何適應開放潮流、堅持推進改革、提高自身競爭力,這些都是亟需討論的問題。4月11日上午,國務院國資委舉辦了主題為“國企改革:市場融合,開放發展”的分論壇(圖三),這也是國務院國資委首次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舉辦分論壇。來自政府、企業和學界的中外專家學者齊聚博鰲,共同探討國有企業改革的焦點問題。
圖二: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致辭
圖三:“國企改革:市場融合,開放發展”分論壇
一、以開放促發展,以發展促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而今博鰲亞洲論壇重申國有改革問題,提出要在開放中共謀發展。
國有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開放。中國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當前97家中央企業,絕大部分都和外資企業有著各種形式的合資合作。今后我們合資合作的路、開放的路、市場化的路還要繼續完善、進一步走下去。中國國企與全球經濟融合將吹響新征程的號角,可預見國企將面臨新機遇和挑戰。中國企業下一步國際化進程要按照國際規則,根據新時代的變化,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過程中謀求共同發展和進步。
此外肖亞慶還指出,中國國有企業的發展始終堅持與世界先進企業合作共贏。中國國有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會進一步激發、激活國際市場活力,會給世界先進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機遇。中國持續深化改革開放,也會給國際企業在華發展創造更加公平的商業環境。
二、充分發揮國企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
“國企成長過程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密不可分,而國企未來的發展關鍵要看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和其發展過程是否順應市場規則?!毙啈c表示,中國國有企業在技術、規模和產業鏈,以及對國內外市場的了解等方面具有優勢,國企未來的發展要堅持創新驅動,增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能力,做強主業、做精專業,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同樣指出近年國有企業在國內外的影響力逐步提升,更需要發揮好自身優勢。朱民近兩年在達沃斯論壇上和美國企業家多次交流,問及他們愿意和中國的國有企業合作的原因時,外商主要提到:一是中國國有企業技術先進;二是國企規模巨大、產業鏈覆蓋面廣;三是國企對國內國際市場形勢有深度了解。綜合以上因素,外商特別愿意和國企合作,這也真實反映了國企在國際企業界中的地位。
在談及國企未來的發展方向時,肖亞慶總結到,中央企業首先要處理好自己的事,通過自身的改革發展不斷壯大實力,提高發展能力和經營效益。其次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不斷尋求新的伙伴,協同合作,共同促進技術產品領域的發展,用自身開放合作的成果來展示新的發展機遇。國有企業要堅持改革不動搖,堅持開放不動搖。既歡迎國內的其他所有制企業來加入中央企業下一步的改革,也歡迎境外的一些企業來參與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則表示,對國有企業來說,隨著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全球化的挑戰已經越來越多。上一輪招商局集團的開發,當時主要靠的是優惠政策;而在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中,就不能光靠優惠政策,還要淘汰低端的落后制造企業,引進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服務,進行先進裝備制造的研發,并在“一帶一路”沿線重要港口地區復制蛇口模式,改善當地經濟。
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做強做優偉大企業
博鰲亞洲論壇18年年會亮點頗多,其中關于企業使命和社會責任更是反復被提及。4月9日下午開展的分論壇以“從‘大’‘偉大’——企業的蛻變”為題,其中關于“偉大”企業特性以及企業責任的論調尤為讓人耳目一新。
曾幾何時,眾多中國企業家的夢想和成功標準就是多元化、兼并收購、做大規模、甚至躋身世界500強......他們很難理解IBM當年賣掉PC業務,日本家電巨頭索尼將利潤率低的電視、手機業務一一剝離。在血氣方剛的中國企業看來,業務瘦身只不過是日薄西山、難以為繼的遁辭。要規模,還是要利潤?是做大,還是轉型“偉大”?重效益,還是更重視企業責任和文化?在中國經濟逐步從規模向質量轉型的今天,中國企業,作為經濟微觀個體,需要重新思考和選擇自己的方向。
1. 企業規模越大,社會責任越大
在談及平衡企業利潤和社會責任問題時,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在談及表示,企業首先必須有利潤,沒有利潤的企業是對國家、社會、員工、股東不負責任。而企業在發展壯大后,應將盈利與社會責任結合起來,可以說企業越大社會擔當越大。
前歐洲委員會主席普羅迪表示,企業必須盈利,否則瀕臨倒閉,但企業需要將盈利與其它目標結合,彼此相互妥協,平衡各種利益關系。企業在擴大規模后要格外謹慎,因為擴大規模會導致企業主業分散,而當企業不再專心關注主業時,可能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CEO王中磊認為,企業市場份額代表企業的成就和行業話語權,但取得市場份額不能以犧牲企業和股東的利益為前提,企業盈利、市場份額與社會責任三方面應同時關注。
2. 抓特征、講創新、看全局
羅馬建成非一日之功,偉大企業的塑造也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會中專家學者各抒己見,提出想要塑造偉大企業,關鍵要把握以下幾個特征。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仁國表示,偉大的企業需要具備如下條件:1、世界的眼光和正確的發展戰略;2、創新精神;3、治理結構科學合理;4、企業文化;5、積極承擔社會責任;6、盈利。
普羅迪認為偉大企業需符合兩個條件,第一是企業需要盈利,要在所屬行業中取得成功;第二是創新,這不僅指的是產品創新,還包括管理形式和治理方式的創新。偉大企業還要關注全球市場,把企業的科技和其他因素結合在一起。
萊納國際現任總裁Chris Marlin則認為,企業應該一點一滴做事情,抓住各種各樣的機會慢慢發展,在達到偉大之前把眼下的事情做好,牢記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無獨有偶,劉永好同樣在會中提到,偉大企業是受人尊敬的企業,受人尊敬的企業需要符合如下三項定義:1、需要經得起時間檢驗;2、需要經得起社會的檢驗;3、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
有人說目前國際市場風波詭譎,動蕩不安,這并非是企業轉型和做強做優的好時節。但編者想說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機遇總是隱藏于風險之中、也總會恩賜有準備的人。處于轉型期的企業必須意識到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性,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地做強做優主業,方能提高市場占有率,為自身贏得發展機遇。